Kelly...

前天無意間讀到小琴的blog才知道你生病了, "重症肌無力"好陌生的病名,只知道你的情況並不樂觀,還住進了加護病房,看了下小琴blog更新的時間,是4月份的事了.

或許就是這麼巧,千百年沒上線的小琴到了我快下線前突然登入msn,連忙敲小琴問個究竟... 原來4月份後妳的病情就有好轉,甚至也出院了,不過今天病情出現惡化,又住進了醫院,令人擔心 =.=

回憶著去年才開始的一切...

第一次在阪急Knights Bridge見面,才當了你的主管沒幾個月,妳就調點換別的主管,之後我也調離開南部,誰知道才沒多久我又接了全省的Brown Sugar,妳也巧合的調到漢神Brown Sugar,更妙的是酒咖何遺淫小琴小姐就站我們隔壁櫃,大伙很快就喝成一片... ha ha ,唱歌時妳的獨特低沈嗓音加上默默一杯接一杯的個性,加上小琴雞哩瓜啦的吆霍,然後我又酒空發作...實在挺搞笑的組合^^

可是我還沒有跟你們去墾丁,我們的回憶還有太多空白需要填補,不要只有上班跟KTV的場景,我們還要製造很多未來大家白髮斑斑可以開懷回憶的故事...

知道嗎! 凱莉小姐~ 妳要好好加油! 我也會在心理幫你加油的!

什麼是重症肌無力?

神經科門診常會碰到由眼科轉診來的病人,這些病人因為「眼皮下垂」、「看不清楚」而去看眼科,當眼科醫師告訴病人他們可能患有「肌無力症」時,他們往往覺得十分詫異與惶恐。肌無力症的英文叫做MYASTHENIA GRAVIS,意思是「嚴重的肌肉無力症」。此一名詞從十九世紀末被提出至今已超過一百年,經過科學家不停的研究,對其致病機制的了解及治療,均有相當的成就,大多數的病人情況得以改善,所以並不是患此病的病人就一定是嚴重的。

肌無力症是一種會導致肌肉無力、易疲勞的疾病,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神經無法有效的把其訊號傳至肌肉所引起的,它會影響到許多不同的肌肉,例如控制眼球的肌肉,控制臉上表情、咀嚼、說話、吞嚥的肌肉以及四肢。由於每個人受影響的肌肉不同,臨床症狀也就不盡相同。有百分之九十的病人,眼睛週遭的肌肉會受影響,於是出現眼皮下垂或視力模糊(複視)的現象。這些病人往往會先求助於眼科醫師。少部分的病人症狀侷限於眼睛,但大部分的病人會出現其他肌肉無力的症狀,例如吞嚥困難、講話變小聲或出現鼻音、下巴往下掉、四肢無力等,最可怕的是呼吸肌肉的無力,嚴重的話,甚至可導致死亡。呼吸肌的無力,常因身體遭受一些壓力時而引發,例如受到病菌感染或懷孕時。

肌無力患者的症狀常是起起伏伏的,無力通常在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後較明顯,或是在傍晚或晚上出現症狀加重的現象,在休息一段時間後,症狀便會減輕。 肌無力症的病程也是因人而異,有人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病情變化很大,也有人病況長期維持穩定。

至於肌無力症的致病機制是什麼呢? 我們的肌肉要運動,就要靠運動神經釋於一種化學物質稱為乙醯膽素,乙醯膽素與其接受體結合後,才能產生足夠的電位變化來引起肌肉運動。乙醯膽素分解脢則將它分解,使電位恢復。肌無力症的病人,因為體內產生了一種乙醯膽素接受體的抗體,進而導致接受體的破壞與數目的減少,使神經與肌肉間的傳導功能受損。

目前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胸腺的手術。使用的藥物有乙醯膽素分解脢抑制劑、免疫抑制劑(如類固醇)、免疫球蛋白等。胸腺因為被認為與引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有關,所以切除胸腺,也可使某些病人症狀得到改善。依臺大醫院的統計,約有近八成的患者症狀好轉。當症狀轉劇或呼吸功能不足時,就必須使用 血漿置換術及呼吸輔助裝置了。

英文名稱:

myasthenia gravis

中文名稱:

重症肌無力

簡稱縮寫:

MG

名詞解釋:

肌無力症,又稱重症肌無力或重肌無力症。一種以骨骼肌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為主的疾病,表現為受累骨骼肌極易疲勞而出現肌無力,症狀晨輕晚重,休息後可以減輕,應用抗膽鹼酯藥物(如新斯的明等)後症狀可迅速緩解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top